来源:华体会体育在线登陆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20:41:22
初秋清晨的田径场还浮着一层薄雾,当标枪运动员孙鹏祥站在助跑起点时,影子被初升的太阳拉得比他本人还长。
1.37米的身高让孙鹏祥的站姿看起来有些特别——膝盖微屈,重心压得很低,像蓄势待发的弓箭。标枪的金属枪身在他手里显得比常人更沉些,他的指节因为常年用力而略微泛着青白,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,这些都是枪杆磨了近十年的印记。
1991年,孙鹏祥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,因为先天发育不良,他的身高停留在了1.37米。然而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阻挡他追逐梦想的脚步,他用手中的标枪,掷出48.94米的世界纪录,也掷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孙鹏祥与标枪项目结缘于自治区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项目,彼时,刚接触残疾人体育不久的他在多个项目中反复尝试,直到握住标枪助跑、投掷的那一刻,才真切感受到人枪合一的契合感。
2016年里约残奥会,首次登上残奥会舞台的孙鹏祥因赛场氛围的影响,比赛发挥失常,获得了标枪铜牌。“我一进赛场,看到整个看台全是观众,瞬间就懵了。那次比赛发挥特别糟糕,拿了一枚铜牌,比赛结束后,整个人就一直在低谷里面。”2017年上半年的比赛中,他的状态一直不佳。
但刻在骨子里的韧劲,让孙鹏祥终究没有向困境低头。在2017年世锦赛上,他轻装上阵。“最后一枪的时候,就已经把所有想法都放下了,准备投完后出去逛一逛、散散心,结果最后一枪投了第一。”
此后,孙鹏祥的状态逐渐回升,成绩也慢慢变得好。2021年9月,他以47.13米的成绩获得东京残奥会男子标枪F41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。2024年5月的世锦赛,他又以48.94米的成绩,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。
然而,标枪运动对于技术和力量的要求极高,反关节用力的特点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,让孙鹏祥的身体承受了巨大压力,脚踝伤病一直困扰着他。巴黎残奥会期间,他也是带伤训练,最终以微弱差距获得银牌。“总的来说,通过努力,让自己不后悔就行。现在首先要保证身体不受伤,才能有更好的成绩。”
在孙鹏祥看来,逐梦路上没有一帆风顺,那些摔过的跤、受过的伤,最后都成了托举他向上的力量。
“家乡人民的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,没有他们,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。”鄂尔多斯孕育了孙鹏祥的坚韧,他也用自己的荣光为这座城市的奋斗底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2021年,孙鹏祥在东京残奥会上以47.13米的成绩夺得男子标枪F41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。当捷报跨越山海传回鄂尔多斯时,这名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。
载誉归来时,很多人前往鄂尔多斯国际机场迎接,让他深受感动。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仍难掩激动之情:“可以感觉到家乡父老乡亲对我的全力支持,那种感觉特别温暖。”
这份家乡的温情,不仅藏在盛大的迎接里,更融在最朴素的烟火气中。东京残奥会结束后,孙鹏祥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,聊到训练间隙最想念的东西,他笑着说:“就馋那口手把肉。”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当他返程回到鄂尔多斯,真的吃到了家乡特意为他准备的手把肉,这一细节让他一直铭记于心。
在孙鹏祥的奋斗路上,家乡的支持从未缺席。而教练的陪伴,更是这份支持中最温暖的。“教练带领着我走上这条路,一步一步把我培养起来,一直都在关注我,默默地支持我。”孙鹏祥的教练,正是同样来自鄂尔多斯的蒙古族运动员哈斯劳,他是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的标枪冠军。每当谈到教练,孙鹏祥总是怀着敬意和感恩,“不管我是在本地训练还是在国家队集训,他都会找时间来看我,一直惦记着我。”
两块相隔25年的奥运金牌,让哈斯劳与孙鹏祥的夺冠产生奇妙的时空呼应。他们“以标枪书写传奇”的励志故事,在鄂尔多斯这片热土上一直传承着。
2022年,成为市政协委员的孙鹏祥,肩上多了一份责任。他深知,自己走过的路,能为更多残疾青少年点亮希望。
针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,他提出了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残疾人体育专业或残疾人专班,以及加大各类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和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补贴、比赛奖励等提案。“我想让他们了解,只要有梦想,并为之努力奋斗,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。相信自己,付出一定会有收获。”
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,孙鹏祥认为它改变了自己的一生,让他从一个普通残疾人走向世界舞台。他希望公众能更多地关注残疾人这个群体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“我们每个人都很自强,只是缺少一个平台,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。”孙鹏祥说。
谈及即将到来的2025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全国残运会,孙鹏祥的目光依旧坚定。尽管脚踝的劳损尚未痊愈,尽管巅峰期的高强度训练已难复刻,但即将到来的世锦赛与全运会,仍是他眼下最执着的目标。“不留遗憾,有所收获”,这句务实的期待藏着他历经大赛沉淀后的从容,也藏着对体育事业不变的热爱。
孙鹏祥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奋斗者精神的真谛。他的故事就像一面旗帜,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孙鹏祥手中的标枪,不仅掷出了48.94米的惊人距离,更掷出了一位残疾人运动员对抗命运、追逐梦想的精彩轨迹。
2021年,孙鹏祥在东京残奥会上以47.13米的成绩夺得男子标枪F41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。当捷报跨越山海传回鄂尔多斯时,这名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。
载誉归来时,很多人前往鄂尔多斯国际机场迎接,让他深受感动。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,仍难掩激动之情:“能感受到家乡父老乡亲对我的大力支持,那种感觉特别温暖。”
这份家乡的温情,不仅藏在盛大的迎接里,更融在最朴素的烟火气中。东京残奥会结束后,孙鹏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聊到训练间隙最想念的东西,他笑着说:“就馋那口手把肉。”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当他返程回到鄂尔多斯,真的吃到了家乡特意为他准备的手把肉,这一细节让他一直铭记于心。
在孙鹏祥的奋斗路上,家乡的支持从未缺席。而教练的陪伴,更是这份支持中最温暖的。“教练带领着我走上这条路,一步一步把我培养起来,一直都在关注我,默默地支持我。”孙鹏祥的教练,正是同样来自鄂尔多斯的蒙古族运动员哈斯劳,他是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的标枪冠军。每当谈到教练,孙鹏祥总是怀着敬意和感恩,“不管我是在本地训练还是在国家队集训,他都会找时间来看我,一直惦记着我。”
两块相隔25年的奥运金牌,让哈斯劳与孙鹏祥的夺冠产生奇妙的时空呼应。他们“以标枪书写传奇”的励志故事,在鄂尔多斯这片热土上一直传承着。
2022年,成为市政协委员的孙鹏祥,肩上多了一份责任。他深知,自己走过的路,能为更多残疾青少年点亮希望。
针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,他提出了在体育院校中开设残疾人体育专业或残疾人专班,以及加大各类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和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补贴、比赛奖励等提案。“我想让他们知道,只要有梦想,并为之努力奋斗,就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生价值。相信自身,付出一定会有收获。”
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,孙鹏祥认为它改变了自己的一生,让他从一个普通残疾人走向世界舞台。他希望公众能更多地关注残疾人这个群体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很自强,只是缺少一个平台,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。”孙鹏祥说。
谈及马上就要来临的2025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和全国残运会,孙鹏祥的目光依旧坚定。尽管脚踝的劳损尚未痊愈,尽管巅峰期的高强度训练已难复刻,但马上就要来临的世锦赛与全运会,仍是他眼下最执着的目标。“不留遗憾,有所收获”,这句务实的期待藏着他历经大赛沉淀后的从容,也藏着对体育事业不变的热爱。
孙鹏祥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了奋斗者精神的真谛。他的故事就像一面旗帜,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。孙鹏祥手中的标枪,不仅掷出了48.94米的惊人距离,更掷出了一位残疾人运动员对抗命运、追逐梦想的精彩轨迹。